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3年  第29卷  第5期

专题研究
汉语性质词组的功能结构研究
何伟, 段耀华
2013, 29(5): 1-8.
摘要:
文章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内部的加的夫语法视角对汉语性质词组的功能结构进行了探讨,旨在对汉语性质词组功能结构潜势成分提供一个比较全面的描述。研究发现,汉语性质词组包括中心词、调节词、引出语、完成语以及中心词触发语成分。
关于天气的语法:以英汉天气预报语篇为例
王勇, 周迎芳
2013, 29(5): 9-17.
摘要:
类型学研究表明,各语言中基本天气表达不外乎三种类型:1)过程表达天气意义,2)参与者表达天气意义,以及3)过程和参与者共同表达天气意义。天气现象不是动作(action),而是事件(event),它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参与者,是一种无人称结构。因此,过程是天气现象最根本的实现形式,如:英语中的“It is raining”,汉语中的“下雨了”。本文通过对比英汉天气预报语篇发现,实际使用中,基本的天气过程很少出现,天气现象多经过语法隐喻编码为参与者参与到不同类型的过程中,如关系过程、物质过程等。就参与者角色以及过程类型而言,英语语篇语法隐喻手段更丰富。另外,英语倾向于通过及物模式表达天气现象,汉语则更多使用作格模式。英语中非特指用法的you、we等代词也会参与到天气表达中,汉语更倾向于使用无人称结构。这样的共性和差异与天气现象本身的语义特征和英汉语的类型特征有关。
功能语言学在基于学科内容教学的应用研究——以方志辉等最新研究成果为例
孙迎晖
2013, 29(5): 18-22.
摘要:
近二十年间,针对学科内容教学的研究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的热点话题,但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仍有许多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文章重点介绍了功能语言学指导下的基于学科内容教学研究的背景及其特点,并以方志辉等的最新两项研究专著为例,说明了功能语言学在学科内容教学方面的研究优势和课堂应用的有效性。
从话语基调角度看《论语》英译本特点
陈莹, 俞婕
2013, 29(5): 23-28.
摘要: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对翻译有很强解释力。在语域理论框架下,文章以三个《论语》英译本为语料,探讨了基调与《论语》英译本特色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不同译本在角色关系、权势、社会距离三个次范畴方面,各具特色;同时,研究还揭示了语境对语言使用的制约作用。
互文性视角下的罗译《三国演义》副文本研究——以跋及注释为例
赵常玲
2013, 29(5): 29-35.
摘要:
互文性又称“文本间性”或“间文本性”,指所有文本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吸收,是克里斯蒂娃对巴赫金互主体性对话理论的扩展。文本性使互文性与翻译研究有着天然的联姻,互文性理论能够将宽泛的思考与具体操作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阐释翻译的性质特征和复杂的翻译行为。本文借助互文性概念及其在翻译研究中的作用,重点对罗慕士所译《三国演义》中跋语及注释部分内容进行分析,旨在从互文性视角阐释该译本的翻译特色与策略。
新中国初期单科性工业学院物质文化研究——以北京钢铁学院(1952-1966年)为例(四)
石新明
2013, 29(5): 36-44.
摘要:
北京钢铁学院是新中国早期成立的单科性工业学院的典型代表。自1952年到1966年,北京钢铁学院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并形成鲜明特色。文章从地理与规划、建筑与树木、图书与设备、教材与刊物四个方面总结了这一时期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成果。这一时期的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在建筑风格上呈现出鲜明的苏式风格,在校园绿化上呈现出鲜明的中国传统,在图书设备上呈现出鲜明的学科特色。
残疾人公民权利的保障性研究——关于中国社会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思考
时立荣, 刘菁
2013, 29(5): 45-51.
摘要:
社会福利企业是中国的残疾人就业的主要平台,国家通过组织集中就业的福利企业模式来保障残疾人的就业。社会福利企业由于先天的不足,其发展壮大依赖于国家的支持和鼓励政策,尤其是税收优惠方面的政策。文章试图以中国建国以来的几次重大税制改革为主线,对社会福利企业所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梳理,并对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下福利企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学术争鸣与批评
学术公信力:中国24家CSSCI理工科院校文科学报影响力分析——以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比较视角
钱振华, 马胜利
2013, 29(5): 52-71.
摘要:
文章以中国理工科院校文科学报为分析视角,选取CSSCI收录的具有代表性的24家理工院校社科学报,附之于3家综合院校的文科学报为参照系,通过与未被CSSCI收录的《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相比较的角度,采用目前国际国内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以各家评价机构数据互为比较,以分析各家期刊的影响力,从而深入研究中国理工科院校社科学报发展状况,反思学术期刊评价的做法,并从中探索如何提升中国学术期刊,更具学术公信力的制度建设。
读书与研究
语言·故事·解释——海登·怀特的历史叙事学
王霞
2013, 29(5): 72-76.
摘要:
海登·怀特认为,历史叙事离不开语言,而语言的特质决定历史叙事必然具有修辞色彩。史学家将零散琐碎的单组历史事件转化为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的蕴涵开头、中间、结尾的完整故事这一过程,势必伴随情节化解释、形式论证式解释、意识形态蕴涵解释,这个过程无法绝对摆脱史家个人的主观好恶和情感偏好,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诗性构筑。
哲学 科学学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论文成果情况的统计分析——基于1956-1966年论文作者群的分布
马佰莲, 王瑞
2013, 29(5): 77-82.
摘要:
1956-1966年是中国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奠基和形成时期,也是改革开放前的最佳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在国内各大期刊杂志上发表了数量相当可观的研究论文。从作者群的分布上看,既有专业的自然辩证法工作者,也有科学家、哲学家、政治活动家以及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既有国内学者的研究,也有国外学者的参与。通过考察这十年间自然辩证法研究论文在作者群分布态势上的特点,定量揭示这一时期学科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期为当代学术研究提供一些启示与参考。
管理学 经济学
基于VAR的专利与中-欧高技术产品进口关系研究
孙莹, 耿心怡, 陈昊晴
2013, 29(5): 83-88.
摘要:
专利与贸易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专利不仅能够促进出口发展,同样受到进口的反作用。对于知识技术密集度高的高技术产品贸易,专利的作用尤为突出。欧盟是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口的重要来源地。文章首先对中-欧高技术产品进口及相关专利现状进行分析;之后,建立VAR模型对进口与专利的关系进行探讨;最后,针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和对中-欧高技术产品贸易的长远发展的考虑,提出政策建议。
政治学
社会转型时期农村“松散组织”对乡村治理的影响——以山东省为例
允春喜, 徐西庆
2013, 29(5): 89-94.
摘要:
“松散组织”是在资源缺乏和外在监督缺乏的情况下形成的组织形式,表现出很强的非理性、临时性与个人权利的不完全性特征。山东省农村地区的组织普遍松散化,主要有“阶段性政治组织”、“被动的整合组织”、“无意识的模式维持组织”与“反整合组织”四种。松散组织是资源匮乏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反映,对村民自治、社会资本积累和农村秩序产生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应该正确对待和合理引导松散组织。
公共危机预警动力机制探略
彭萧, 甘卓群
2013, 29(5): 95-99.
摘要:
当前,频发的公共危机事件暴露了政府在危机预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其实质反映的是危机预警滞后和预警动力不足。因此,健全动力机制是做好危机预警工作的关键。文章对动力机制及其功能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目前中国公共危机预警动力机制失灵的主要表现,并提出了应对之策:一是全面巩固动力保障机制,二是严格贯彻动力控制机制,三是加快完善动力反馈机制。
教育学
深化“大学生认同问题”研究的若干思考
楚江亭, 李廷洲
2013, 29(5): 100-105.
摘要: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认同问题”的研究存在着研究目的含糊;缺乏对大学生社会交往的深度考察;忽视大学生所处的场域、惯习、承传家庭的社会位置等问题。文章研究认为,大学生认同问题的研究应“以人的全面、个性、自主发展”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应着重关注大学生所处的特定社会场域、自身的资本与惯习,剖析大学生所处的社会位置的差异与特征,由此深化该问题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国内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研究十年分析
钱多秀, 唐璐
2013, 29(5): 106-111.
摘要: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从早期构思到大规模实施,已经走过一段历程。本文考察了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发表于2002-2012年间的65篇“翻译硕士”相关文章,从宏观发展、教学环节和技术工具三个研究主题对十年间的该专业学位教育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希望对今后该学位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有所启发。
历史学
关于陈伯达与新启蒙运动的历史评价问题
宋平明
2013, 29(5): 112-117.
摘要:
1930年代,中共和左翼文化人士在思想文化领域发起了一场旨在抗日救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启蒙运动。作为北平思想文化界的领军人物和中共北方局宣传部长,陈伯达在新启蒙运动的发起、发展、高潮以及最后走向结束的各个环节,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从陈伯达与新启蒙运动的关系入手,系统阐述了其发起新启蒙运动的动机及思路,揭示他在新启蒙运动各个历史阶段的理论贡献,进而并对他在新启蒙运动中的作用给予客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