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0年  第26卷  第3期

专题研究
语篇的认知修辞解构
熊学亮
2010, 26(3): 1-6.
摘要(279) PDF(14)
摘要:
文章介绍了语篇结构的几种有代表性的认知修辞分析方法,认为语篇模型主要由语篇单位和语篇关系构成,但是在描述过程之中还牵涉到若干关键细节。对这些细节的剖析由静态向动态的转移,意味着研究的细化以及研究工具的多元性发展趋势,这为语篇研究的人工智能化奠定了基础。
复合空间:诗歌语篇中“新创意义”的翻译处理——以威廉·华兹华斯《水仙》中的两行诗句为例
许宁云
2010, 26(3): 7-12.
摘要(335) PDF(17)
摘要:
文章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探讨威廉.华兹华斯《水仙》中的两行诗句在理解过程中所涉及的概念整合过程,及其产生的新创意义。继而分析新创意义的语用和语篇功能,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该诗句五种译文的对比分析,提出“语义溢出”翻译策略;并就新创意义中核心词汇的语义整合,提出“语义并入”翻译策略。
策略性言语不礼貌空间建构方案的顺应性考察
杨子
2010, 26(3): 13-17.
摘要(241) PDF(17)
摘要:
心理空间理论侧重于从话语自身携带信息的角度对语言现象进行解释,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交际者对心理空间建构所起的主观能动性作用;而语言顺应论强调的语言协商、顺应、选择过程能弥补心理空间理论的这一缺陷。本文结合二理论对策略性言语不礼貌的运作机制做出尝试性解释,指出在该类不礼貌中说话人所作的选择不仅是对语境的顺应,也是对其所确立的交际双方空间建构方案的顺应,通过话语中不出现任何显性心理空间构造语词,说话人诱使听话人将话语实际指称的某一虚假空间误构建为现实空间,进而达到其策略性的效果。
转喻的原型观
孙亚
2010, 26(3): 18-23.
摘要(240) PDF(15)
摘要:
转喻既是认识世界的工具,又是认识世界或范畴化的结果。从内涵及定义结构来看,不能以一套必要充分条件定义转喻这个概念范畴。从外延及指称结构来看,转喻与其它相邻范畴(本义语言、隐喻)的界限并非完全明晰。因此,转喻显示出原型效应。转喻的原型为基于空间关系的指称性转喻,且载体与目标关系为同一认知域的“整体—部分”关系,目标比载体更凸显。
中外英语一词多义的认知研究综观
陆国君
2010, 26(3): 24-30.
摘要(312) PDF(16)
摘要:
一词多义的认知研究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语言理论无力解释的多义现象。本文回顾了迄今为止从认知角度对一词多义现象所作的考察和研究,分别从研究对象(词类及词项)、衍变方式、词义拓展机制、研究手法等方面梳理出已有的研究成果,旨在揭示一词多义的发生和衍变机制,并试图发现现有研究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社会学
城市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
侯志阳
2010, 26(3): 31-37.
摘要(257) PDF(13)
摘要:
文章利用2009年福州、厦门和泉州三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的抽样调查数据,描述分析了城市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满意度,并借助多元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居家养老服务在试点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影响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满意度的因素包括:老年人的文化程度、生活自理能力、居住情况、婚姻状况、退休前的职业和收入状况以及阶层认同状况。
强关系的凸显与我国社会分层
姚伟
2010, 26(3): 38-44.
摘要(182) PDF(13)
摘要:
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各类行为主体的市场行为、再分配行为嵌入强关系的程度有所上升,社会分层趋向于强关系嵌入机制,阶层结构向“橄榄型”的转变有所滞延。其原因之一在于,我国的制度改革尽管成就巨大,但出现了制度的结构性失调。为此,我们应深化制度的结构性调整,以确立政府、市场、“以弱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共生互补的有机制度结构,为形成有利于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相对平等的社会分层机制与阶层结构模式创造制度条件。
教育学
美国高校教师激励制度给我们提供怎样的借鉴与反思?——基于中美两国比较的视野
商磊, 王金涛
2010, 26(3): 45-50.
摘要(204) PDF(16)
摘要:
文章介绍美国高校教师激励制度的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通过中美两国的对比指出我国高校激励制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对我国高校激励机制创新方面的警示和借鉴。
论学术共同体视域下的高校学术道德建设路径
吴琪琼
2010, 26(3): 51-55.
摘要(305) PDF(14)
摘要:
近年来,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频发极大地危害学术研究。学术道德失范的表层原因是学术发表、学术评价、学术监督等环节的不科学机制,而深层原因在于大学定位的偏差。明确大学作为“学术共同体”的定位,制定可操作性的学术规范,形成合理的学术评价和健全的学术监督及编审机制,并增强学人的修养和提高研究能力,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学术道德体系。
高校学生会组织结构运行机制与价值目标一致性的分析
时立荣, 周延东, 蒋卓晔
2010, 26(3): 56-60.
摘要(328) PDF(16)
摘要:
高校学生会对于高校的建设和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借鉴组织控制系统的抽象模型,解释了高校学生会的运行模式,并对其价值目标进行分析。认为,当前高校学生会出现的种种问题在于其结构运行机制和价值目标的不一致,学生会在运行过程中,过多受控于外部环境而忽视了对组织目标的方向性的价值约束。此外,从开放系统的视角提出了促成高校学生会结构运行机制与价值目标的一致化的意见和建议。
法学
民商法本位区分与责任机制差异研究
李春
2010, 26(3): 61-69.
摘要(321) PDF(13)
摘要:
本位是一个“问题与主义之争”的问题,关系法之纲领、指导思想、基本观念,更关系到责任机制,对立法和司法影响甚大。何谓民法和商法的本位,学界结论似较清楚,但实际并不统一,仍有探讨余地。文章本于民、商分立立场,在对民、商本位予以定位与区分的基础上,否弃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两极选择之困境,提出无论近代民法还是现代民法仍贯行个人本位,而商法实行的是企业本位,并对此予以了申明和证立。在民、商本位区分的基础上,对民事责任和商事责任的形成机制和调整机制予以一定的比较研究。
琉球群岛法律地位的国际法分析——兼论东海划界问题的新思维
张毅
2010, 26(3): 70-74.
摘要(271) PDF(13)
摘要:
琉球群岛位居中日之间,是欧亚大陆及太平洋岛链接壤之进出通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19世纪末被日本非法侵占以来,琉球群岛命运几经变迁至今地位未定,而琉球群岛的法律地位直接关系到钓鱼岛主权归属及东海海域划界等中日争端的解决,并牵连东北亚整体安全保障之未来走向,不可等闲视之。有鉴于此,文章试图从国际法角度,对琉球地位与东北亚之情势演变予以分析,以期可为相关研究提供些许参考与助益。
民事证据秘密保护的程序机制分析
肖建华, 陈雪梦
2010, 26(3): 75-83.
摘要(227) PDF(14)
摘要:
秘密保护是人权保障的重要一环,而证据调查却与之产生了微妙的张力。本文集中就民事证据调查收集中的秘密保护制度与程序做了详尽的阐述,为解决信息公开和秘密保护的冲突提供了解决的路径和方法。
“功架”想像——海派狭邪小说中妓女择偶观的新变
胡璟
2010, 26(3): 84-88.
摘要(320) PDF(12)
摘要:
在海派狭邪小说中,妓女与嫖客的关系从古典时期的从属关系变为金钱关系,这使得妓女经济开始独立,并且获得相对自由的空间。传统的“才子”在近代上海妓院已经不能成为妓女们的理想对象,反而被她们任意宰割、戏弄;同时,散漫使钱的商人,也未必能受到妓女们的真心对待。妓院男女关系的新变化使得到妓院“寻欢作乐”的男性迫不得已要发生改变,因而,海派狭邪小说构建了全新的男性魅力体系——“功架”。
文艺学
自我的挣扎和救赎的无奈——丁玲小说《新的信念》解读
金俊荣
2010, 26(3): 89-93.
摘要(567) PDF(43)
摘要:
丁玲小说《新的信念》被人关注不多,即使有所关注也往往有所误读。但该篇小说作为丁玲进入解放区后创作的重要篇章自有其地位在,而且持续了丁玲关注女性命运、表达女性的自我意识、探讨女性自我拯救的创作主题。小说主人公陈老太婆由于一个突如其来的事件改变了她做人、做事的方式,甚至改变了性格,这些源于生命的觉醒并由此引发了自救,但这种觉醒是如此被动,自救是如此无奈。虽然看似丁玲给她安排了一个光明的结局,但也隐隐透露出背后的隐忧。由此观之,我们也可以窥见丁玲对自身命运的思考和纠结。
论周作人《语丝》时期的编辑理念及其实践——兼及《现代评论》的比较
赵林
2010, 26(3): 94-99.
摘要(232) PDF(13)
摘要:
周作人注重思想启蒙,试图通过文艺的“新生”来重建“国民精神”;参与编辑文学刊物,针对中国国情积极倡导现代知识分子言说方式的多元性。主编《语丝》周刊倡导以启蒙为主题并体现文学“自由”竞争的编辑理念,刊物栏目的设计与重视读者传播效果的编辑实践彰显了刊物品格的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与同时期《现代评论》相比较,更强调作家主体精神的投入和主体人格魅力的建构,翻译实践与理论探讨相得益彰的编辑实践进一步彰显了周作人编辑风格的独特意义。
历史学
从王韬看十九世纪中叶中国文人的日本观
王立群
2010, 26(3): 100-107.
摘要(166) PDF(13)
摘要:
十九世纪中叶,王韬在上海墨海书馆工作时期,通过英美新教传教士了解到日本社会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开始逐步改变中国文人对日本传统的“社会集体想象”,成为近代中国最早关注日本明治维新的人士之一。60年代初到香港以后,他通过与日本人密切接触,对日本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明治维新之后正在崛起的日本开始跃跃欲试向外扩张,而昔日高高在上的大清帝国却一步步衰弱下来;二者地位近乎戏剧性的变化,使得王韬笔下的日本形象充满了矛盾。王韬对日本认识的演变在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中颇具代表性,反映了晚清这个新旧交替的特定时代中国文人日本观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华盛顿会议前夕英国对日本和中国的政策
王蓉霞
2010, 26(3): 108-111.
摘要(377) PDF(13)
摘要: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华盛顿会议召开前夕,英国局部调整了对日本和中国的政策,主要表现在英日同盟问题上,决定扩大同盟范围;在远东海军军备竞赛问题上,采取“一强标准”但遏制日本;在中国势力范围问题上,同意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实行各国共管中国。英国政策的局部调整表面看侧重于遏制日本,但没有改变英、日在华的相对强权地位,英国寻求的仅仅是保持中日之间的均势,英国推行均势政策的目的是从绝对的国家利益出发的。
理论论争与理论的认识与实践——以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百年传播发展为例
宋修见
2010, 26(3): 112-117.
摘要(254) PDF(13)
摘要:
社会主义思潮自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以后,到民国初年渐成汹涌乃至几近泛滥之势。各种流派的社会主义学说质诘激辩,从而使科学社会主义逐渐被人们所认知和掌握;然而其后由于国民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仇视和禁止等原因,社会主义的深入讨论未能继续;而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种种原因也使得必要的讨论未能展开,因此空谈主义而不得甚解的问题长期存在,这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不利的,对社会主义事业是有害的。
管理学 经济学
FDI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王海军, 李愿宏
2010, 26(3): 118-123.
摘要(409) PDF(17)
摘要:
中国是吸收FDI最多的国家之一,FDI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显著影响。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1979~2009年数据,通过引入产业结构调整机制对FDI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模型检验。实证研究表明,FDI的增长降低了农村居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例,而对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有显著正向作用,由此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即FDI有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可能。为此,提出要通过引导FDI的产业投资倾向、促进就业市场的的统一及增加教育与培训投入来缓解FDI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负面影响。
组织正当性的结构维度和认知视角
彭长桂, 高俊山
2010, 26(3): 124-126.
摘要(260) PDF(15)
摘要:
文章对当代组织研究领域中使用的各种正当性概念从结构维度和认识视角两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得出了组织正当性是一个通过认知和评价来对某个对象达成共识的集体过程的观点。
复杂网络视角下的产业网络研究
杨晓耘, 王敬敬, 唐勃峰
2010, 26(3): 127-131.
摘要(224) PDF(12)
摘要:
次货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表明,亟须对经济系统结构和动态过程有一个新的、根本性的认识。而现有的经济学理论对此无能为力,这主要是由其方法论——还原论的局限所致。复杂网络作为复杂科学的研究前沿,以系统论取代还原论,十年来在一些学科已经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文章试图将复杂网络的思想和方法与经济学有机结合,建构了产业网络理论及数学模型,全面刻画产业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过程,同时,这也为计算机模拟产业网络创造了条件,最终为经济学研究提供新的思想和工具。
中国货币需求影响因素的建模研究
谢湲, 熊梅, 王立民
2010, 26(3): 132-137.
摘要(461) PDF(13)
摘要:
货币需求分析是货币政策制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货币需求进行分析是制定准确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首先介绍了货币需求影响因素的基本内容,接着对货币需求变量的选择问题进行了重点讨论。然后采用2001年-2009年的季度数据,对影响货币需求的各项主要因素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并构建了以收入、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以及股票市场市值等重要经济指标为解释变量的货币需求计量模型。并将数据带入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各选定解释变量均对货币需求有影响,这些变量的共同作用决定了狭义货币M1余额的均衡水平。其中,收入与货币需求呈正向关系;利率与货币需求呈正向关系;通货膨胀与货币需求呈正向关系;而股票市场市值与货币需求则呈反向关系。同时,文章对建模研究的结果联系我国实际进行了分析。
中国物联网产业集群发展态势分析及路径
绳立成, 张颖, 王光辉
2010, 26(3): 138-141.
摘要(252) PDF(12)
摘要:
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相关产业集群发展的切入点,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具有较好的发展物联网产业的比较优势,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瓶颈制约,如缺乏统一的发展战略、核心技术缺失、标准体系不完善、地址资源缺乏、规模化应用不足等,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进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哲学 科学学
试论康德理性自由与海德格尔“此在”意义的关系
肖福平
2010, 26(3): 142-145.
摘要(336) PDF(12)
摘要:
基于康德的先验哲学,自由源于理性存在的必然,其“实在性”的体现依托于理性存在者或人的“此在”事实;自由的“实在性”不是作为物的经验对象,而是作为经验对象之规定的纯粹形式存在;自由作为人类存在的本质,其“实在性”既指向理性原则的存在,又指向理性原则作用的存在,并必然地表现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的统一;任何在自由问题上所取得的进展和突破都是新的路径的选择和对以往方法的解构,而非对自由和存在本身的改变,康德哲学的建立是如此,海德格尔的存在体系也不例外;因此,在不断面对困惑、重释自由之际,我们也在凭借自由的问题而进入自身存在之路,并获取人的“此在”之真实。
论《管子·水地》篇水本原思想与古希腊水本原思想的区别
胡岳潭
2010, 26(3): 146-149.
摘要(247) PDF(13)
摘要:
《管子·水地》篇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和生命之源”的观点,又把水道德化,主张以水施行教化。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也有“水是万物本原”的主张,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水产出来的。两种水本原哲学思想在不同的时代以及不同的地区产生,它们之间有相同的地方,但更多的却是结合各自时代与地理因素而形成的不同之处。
颜元义利观探析
杨帆
2010, 26(3): 150-152.
摘要(259) PDF(14)
摘要:
颜元提倡“正宜谋利,明道计功”,大力弘扬合义之利,肯定合理之理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其观点使人们更加理性地看待义与利,更加合理地追求利。
泛文化视角下非线性建筑设计的哲学思考——以上海世博会为例
佘怡宁
2010, 26(3): 153-157.
摘要(302) PDF(13)
摘要:
本文从泛文化的视角出发,对上海世博会中的的非线性建筑设计的开放性、多样性、多元融合的特征进行了哲学分析。指出,非线性设计体现了全球化的绿色文化和民族性的地域文化;表达出其他民族文化和中华文化的交融,从而为基于泛文化理念的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途径。
政治学
最大最小化原则:功利主义和公平的社会契约
高东茁
2010, 26(3): 158-164.
摘要(335) PDF(13)
摘要:
在学术上,“公平”这一概念深刻地影响着如何对人的行为进行描述。而一旦涉及到对“公平”含义的理解,则表现得相当复杂。论文着重阐述的是罗尔斯(Rawls)、穆勒、哈萨尼(John Hansanyi)以及宾默(Ken Binmore)在此问题上的不同观点。罗尔斯提出了著名的公平正义原则;穆勒对罗尔斯的两个原则、哈萨尼对罗尔斯的平均主义(最大最小化原则)提出了质疑,而宾默则通过在公平社会契约形成的过程中引入“生存博弈”和“道德博弈”的概念,并通过引入“移情偏好”这一分析工具,重塑了一个可以判断“平均主义”和“功利主义”并非永不相容的理论模型。
关于加强高校信访工作建设的思考
都基辉, 赵萌, 于成文
2010, 26(3): 165-169.
摘要(381) PDF(13)
摘要:
高校信访工作是沟通广大师生员工与学校党政及其职能部门的桥梁和纽带,其工作开展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乃至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关系到国家教育改革的发展与成败。目前高校信访工作具有鲜明的特殊性,需要从深化机制建议、加强流程和队伍建设等多方面进一步增强其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作用。
书评
国家监护主义的一个窗口——《监护制度比较研究》评
魏增产
2010, 26(3): 170-172.
摘要(295) PDF(12)
摘要:
宏观调控主体具有高位阶性、专业性等特征,受控主体具有较大能动性。宏观调控法律责任主要是程序责任,且其能够获得豁免的空间较大。我国现行宏观调控法律制度具有决策程序不透明、法律责任及其实现机制不充分的缺陷。应通过积极的理念创新和制度创新,实现宏观调控公共实施与个人实施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