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0年  第26卷  第1期

专题研究
能否到“人”为止?——对20世纪中国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的反思
汪卫东
2010, 26(1): 1-8.
摘要(370) PDF(22)
摘要:
一个思潮已被轻易抛弃,而对它的真正反省却还没有开始。人道主义在二十世纪中国,虽长期处于被压抑的思想地位,但在人文思想界,却是具有奇里斯玛(Charisma)效应和先验正确性的一个理论话语,也常成为国内人文思考的价值终点,现在,又被时下以解构为时尚的人文学界弃掷不谈。笔者认为对于人道主义,在服膺、呼吁、响应和解构之外,深入反思还远远不够。二十世纪中国对西方人道主义的接受,建立在想象性的自然人性论基础之上,而后者,正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传统对人性的理解,从来都是自然一元论的,在中国思想的世界图式中,只存在一元的世俗秩序,人,本来就处于在世价值的中心。一元秩序的世界图式,使我们的人性解放之路,往往是直接诉诸个体感性,反抗“非人性”的在世普遍性,由于缺乏具有确定性的超越性价值资源,健全社会所必须的真正合理的人的普遍性建构终难形成。一元秩序观决定了中国人道主义思想的限度,从五四到八十年代,中国的人道主义言说都只能是到人为止,尤其是在文学评价标准和文学史观念上,“人”,已经成为不可逾越、也可以不断回到的一个可以不加追问的名词。如果“人”只是一个想象性的预设,我们最终回到的还是约定俗成的对人的理解,无法生成真正摆脱非人存在的新资源,也无法拓展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人本身,固然就是人道主义诉求的价值目标,但人道主义的资源,却不能到人为止,到人为止,不能成人。
个体本位的人道主义文学的反思
李勇
2010, 26(1): 9-12.
摘要(235) PDF(24)
摘要:
周作人在五四时期所提倡的人的文学是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按照周作人的标准,当代文学中那些下半身写作的作品存在的问题在于对人的生活的态度是非人道的;对于非人题材的展示没有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但这些作品恰恰是五四一代所提倡的人道主义发展的结果。五四时期所提倡的人的文学是个体本位的人道主义文学,在打破礼教的僵化规范方面具有历史贡献,但是打破了旧的僵化的规范之后,仍需建立起一种新的更符合人性的规范。当代文学中的身体欲望写作需要人性的规范。
“五四”现代人道主义观念的当下反思
张先飞
2010, 26(1): 13-17.
摘要(251) PDF(22)
摘要:
文章认为由于人道主义更多的是一种实践哲学、道德哲学,当下我们更需要把关注点集中于它的实践价值与道德价值之上。其次,我们在研究评价“五四”现代人道主义之时,既不能过于炫耀自己时代的历史高度,也不能以成败得失枉论这一观念的价值,而是要充分考虑到历史与现实的复杂性,以冀寻找它真正的价值与当代意义。
主体的废黜与人道主义的可能性——关于后主体时代人道主义问题的审思
曹润生
2010, 26(1): 18-21.
摘要(357) PDF(19)
摘要:
传统人道主义对人的自我形象的塑造乃是主体的建构。当代反人道主义理论对主体的废黜,并不是意味着人道主义的终结,而是后主体时代人道主义开启自身的方式。这种新人道主义的可能性,在于人脱下了主体的荣耀冠冕之后,仍然立定于生存的脱嵌,仍然保有的对自身和世界的反思、批判和构成的能力,仍然具有的超越性的天职。
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的社会工作介入探讨——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分析
姚进忠
2010, 26(1): 22-27.
摘要(352) PDF(24)
摘要:
农民工子女是社会转型中出现的新群体,其城市社会适应对其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研究以一个社会工作介入项目为基础,借助生态系统理论,从个案、小组、社区三个层面描述了社会工作介入时策略,探讨了如何发掘和调动农民工子女及其家庭、学校、同伴、社区、社会的能力和资源,共同提高农民工子女的社会适应能力。
打工子弟异地升学的困境及对策思考
刘向英, 石亚, 余佳璐, 刘晓宇
2010, 26(1): 28-31.
摘要(329) PDF(27)
摘要:
近年来,打工子弟受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打工子弟学校的建立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暂时的学习场所,但他们在小学毕业后的升学之路却充满未知,一道道屏障使他们的异地升学举步维艰。本文对打工子弟异地升学面临的来自政府、公办学校、打工学校、家庭、社会的难题做出分析,提出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障碍与社会支持系统构建——来自四川W县的调查
左鹏, 史金玲
2010, 26(1): 32-36.
摘要(266) PDF(20)
摘要:
留守儿童是在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背景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出现的一种引人关注的社会现象。文章通过对四川省W县的调查,发现由于缺少父母的照顾与关爱,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面临着特殊的成长障碍,分析了障碍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借助社会力量,构建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的意见和建议。
管理学 经济学
基于BSC的适应性企业战略实施协同效应评价分析
张铁男, 曹洪亮, 马文江, 唐书林
2010, 26(1): 37-43.
摘要(293) PDF(20)
摘要:
随着市场环境的迅速变化,企业面临着比以往更严峻的考验。如何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发挥组织协同效用,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又一关注重点。文章从适应行企业战略实施的角度分析了企业内外协同效应的内涵、评价机理、方法等,以期从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实现内外协同运作,达到长久稳定的发展目标。
对中日韩三国物流协作问题的探讨
孙莹, 何维达
2010, 26(1): 44-48,59.
摘要(271) PDF(21)
摘要:
随着东北亚地区经济和区域内经济合作交流的迅速发展,加强中日韩三国物流领域合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目前,中日韩区域内的物流协作相当不足,域内物流体系的发展比较迟缓,这与相互间贸易的高速发展状况极不相符。文章探讨了中日韩三国之间区域物流协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从构建港口组群、托盘标准化、区域物流网络建设、物流人才的培养、政府协作五方面提出建议,以达到促进区域物流协作,促进区域贸易发展的目的。
政治学
试论精神分析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在组织行为管理中的殊途同归
商磊
2010, 26(1): 49-53.
摘要(290) PDF(19)
摘要:
精神分析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虽然理论取向和研究路径各异,但在如何引导个体心理行为趋向组织行为方面赋予的思想启示却异曲同工。文章分别截取“不同性质的人性解释”、“早期经验”与“缺失性需要”、“自我实现”与“超我”三个角度着力论述了二者在组织行为管理中的殊途同归。二者的交叉渗透、相互融合有助于管理思想及管理艺术的形成与发展,从而有助于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
国家形象外交初探——以2000-2008年美国国家形象外交为例分析
陈世阳, 夏欢
2010, 26(1): 54-59.
摘要(319) PDF(19)
摘要:
国家形象与外交具有相关性。国家形象外交的兴起得益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家形象作用的凸显。不同的外交主体和外交对象的组合可以产生三种不同的国家形象外交形式:官方外交、公共外交、民间外交,三者发挥不同作用,共同塑造着国家的形象。文章以2000—2008年美国的形象外交为例分析了这三种外交形式的作用机制。
我国政策评估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初探
杨成虎
2010, 26(1): 60-64.
摘要(285) PDF(19)
摘要:
“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主导”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政策评估机制体现了政策评估的科学性与公共性之间的某种均衡,这种均衡客观上要求我国的政策评估理论实现四个方面的突破:构建多元、复合的政策评估主体,充分考虑政策的可评估性问题,重构政策评估的标准和指标,注重政策评估方法论。
法学
家政工劳动权益保护立法的必要性研究
王竹青
2010, 26(1): 65-69,74.
摘要(322) PDF(20)
摘要:
我国家政行业的从业人员人约有150万,其中96%以上是女性。家政行业因不具有正规就业的特点而被《劳动法》排除在适用范围之外,目前又无其他相关法律保护从业者的劳动权益,因此家政工超时工作、休息休假得不到保障、食宿条件低于一般标准、遭受性骚扰、意外伤害和大病医疗缺乏社会保险等一系列问题在很大范围内存在,严重侵害了家政工的劳动权益,进而影响了家政行业的健康发展。文章从劳动者保护、雇主和家政公司的利益实现、社会性别平等三个方面论证了家政工劳动权益保护的立法必要性,以期引起社会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注,推动家政工劳动权益保护的立法进程。
胎儿利益保护中的实体与程序问题——以胎儿的权利能力和当事人能力为中心
百晓锋
2010, 26(1): 70-74.
摘要(359) PDF(28)
摘要:
胎儿的利益保护在我国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胎儿是否具有权利能力和当事人能力。本文结合实践中的有关案例及民事实体法、诉讼法的有关理论,从解释论的角度对胎儿的权利能力和当事人能力进行分析和解答,认为在我国当前的法律框架下,胎儿在主张抚养费和损害赔偿方面不具有相应的权利能力和当事人能力,而仅具备《继承法》第28条意义上的权利能力和当事人能力。
企业污染事故犯罪成因及对策分析——以民权县成城公司砷污染案为例的研究
翁凯一
2010, 26(1): 75-79.
摘要(262) PDF(18)
摘要:
企业污染犯罪在宏观层面主要是因为市场机制不健全,企业环保责任、社会责任缺失,政府监管的不作为、乱作为,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微观层面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同时,发展观错位、“人类中心主义”的刑法观导致刑法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惩罚时机滞后,加剧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犯罪。因此,宏观上完善环境污染监管制度,强化政府责任,完善环境保护相关的市场机制,健全环境保护法制。微观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提高污染治理能力,从根源上防治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犯罪;在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之间寻求刑法介入的恰当时机,增设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犯罪的危险犯、过失危险犯类型。
侵权行为法在民法典体系中的立法模式选择探究
杜晓智, 贺诚
2010, 26(1): 80-83,107.
摘要(432) PDF(20)
摘要:
侵权行为法作为民法典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解决其在民法典中逻辑定位的立法模式选择问题极其重要。侵权行为法立法模式有非独立模式和独立模式之分,在制定民法典的过程中,侵权行为法独立成编的呼声最高,在独立模式中,也存在不同独立程度的方式。在众多的模式中要选择何种程度的独立,其理论依据为何?在厘清责任与债的关系基本理论问题后,本文认为相对独立立法模式更具合理性。侵权行为法独立成编,承认侵权行为的相对独立特点,但并不将其彻底的从债法中独立,承认其与债法的其它部分存在有个性的共性,可以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空间。
语言学
心智哲学与认知语言学创新
徐盛桓
2010, 26(1): 84-88.
摘要(383) PDF(18)
摘要:
认知科学经过三四十年的发展,现正进入了一个急剧变革和不断重组的新阶段,其中一个趋势是对认知的研究进行更为抽象的哲学概括,建立心智哲学。20世纪的第一哲学是语言哲学,21世纪的第一哲学则是心智哲学。心智哲学不再将语言活动看做哲学直接面对的研究对象,而是把语言活动看做心智活动的反映,心智活动才是心智哲学研究的对象。认知语言学是认知科学的支撑学科之一,它具有如下的潜能:既能为认知以外的语言理论做出贡献,又能为语言以外的认知理论做出贡献。在坚持认知语言学首先是语言学的前提下,紧跟认知科学理论范式的急剧变革和不断重组,有意识地自觉地使认知语言学部分地承担起为语言以外的认知理论和心智研究做出贡献,这是认知语言学研究可能的一种趋势,并可能是当前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创新的内在增长点。
英语名词词组中心词探析
张敬源, 孔嫒嫒
2010, 26(1): 89-95.
摘要(458) PDF(28)
摘要:
中心词是英语名词词组中的重要成分,各种语法模式对中心词都有各自的描述方式。本文通过比较传统语法、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悉尼语法和加的夫语法对中心词的描述,目的在于探讨加的夫语法在描述名词词组中心词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非限定性小句中的时态研究
何伟
2010, 26(1): 96-107.
摘要(357) PDF(23)
摘要:
语言学界普遍认为,非限定性小句中的“动词词组”不表示时态等意义。然而,系统功能语法学派提出,非限定性“动词词组”建构时态意义。本文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框架下,集中探讨了非限定性小句中诸如having v-ed、v-ing、to v等现象的性质归属问题。文章提出,这些现象属于“时态”语法范畴,构成次要时态类型的一部分;其体现形式与其他次要时态不同,有着自身的特点。
Lyle F.Bachman语言测试理论述评
贾贻东
2010, 26(1): 108-113.
摘要(660) PDF(61)
摘要:
最近30年来,在语言测试理论和实践领域内有重大贡献的代表人物是国际著名语言测试专家L.F.Bachman。Bachman的语言测试理论由这样几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对语言能力本质的认识、效度验证理论及其最新发展、影响测试表现的因素及与测试表现的关系以及对语言测试的真实性的不同观点,以及他对二语习得与语言测试的关系的阐述。
历史学
章士钊“农国论”的民粹主义
左玉河
2010, 26(1): 114-119.
摘要(319) PDF(18)
摘要:
章士钊在比较工业国与农业国、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区别后,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弊端,开出了“以农立国”(简称“农国论”)的救治药方。“农国论”对资本主义工业化、市场化和都市化持抗拒和排斥态度,集中表达了其对资本主义弊端的鄙弃和对中国农业文明的怀念,是一种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带有浓厚的民粹主义色彩。
陈云与辽东土地改革
王瑞芳
2010, 26(1): 120-127.
摘要(304) PDF(18)
摘要:
陈云在领导辽东土改运动中,确定了土改的总原则,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了经验及时推广,并根据土改形势的发展,适时地将“求透不求快”的方针调整为“又快又透”方针,使辽东土改推进得比较顺利,在贯彻《中国土地法大纲》过程中,辽东土改运动中出现了“左”的偏向。尽管陈云在“左”的偏向泛滥之前已离开辽东,但他仍然坦率地承担了主要责任,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坦荡胸怀。
1957年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探究
张北根
2010, 26(1): 128-132.
摘要(428) PDF(19)
摘要:
1957年,农业合作化运动飞速发展,引起中国农村社会生活的巨大震动,农民和农村干部中存在着闹退社等各种各样的情绪和思想问题。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认为,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是一贯行之的有效应对办法。1957年8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向全体农村人口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教育的指示》,随即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此次运动历时近一年,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哲学 科学学
同意的概念及其政治意蕴
占志刚
2010, 26(1): 133-137.
摘要(320) PDF(18)
摘要:
在解释公民与国家的新型关系时,由于存在历史事实上的困难,诉诸“明确的同意”(overt consent)显然不那么成功,诉诸“默示的同意”(implied consent)似乎更合理。然而,问题在于,按照后者,要保证同意的效力,就必须以“自愿性”或者“意图性”为必要条件,可现实的情况却未必都是如此的,因为人们对政府的行为予以默认的理由有时是非常“工具性”的。
后现代视阈中的数学
张俊青, 王保红
2010, 26(1): 138-143.
摘要(320) PDF(18)
摘要:
透过后现代独特的对话视角,不难发现数学不论是在内容还是思想观念上,都经历了一个从反思到超越,再到逐步重构的裂变和聚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数学的功能由解释自然下降为一种具有应用价值的逻辑体系,并进一步完成对理性基础的自我解构。当代数学和数学观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后现代特征。
论张载神观的哲学解构
马鑫焱
2010, 26(1): 144-148.
摘要(339) PDF(24)
摘要:
神观范畴是张载哲学中重要的一个范畴,它是张载在解析《周易》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周易》中的参伍之变是其中的较为费解的易象,张载就其在其易学专著《横渠易说》中作了一定的解释与发挥。重在赋予其以易理,并予以易学解构,从而构建了其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范畴——神观范畴。他认为参伍之变属于参伍之神变,结合“合一不测为神”的思想,张载认为参伍之变主要是体现与渗透“动静合一”与“阴阳不测”。其意义在于明确了气化万物的根据和存神尽性达天人之境的途径,为宋儒学的建构和批判佛老思潮作了有力的回应。
教育学
理工农医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思考——以“自然辩证法概论”和“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为例
颜锋
2010, 26(1): 149-153,157.
摘要(370) PDF(21)
摘要:
“自然辩证法概论”和“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两门课远未达到应有的教育目的,其主要原因在于:课程要求不明确,研究生、专业课教师、学校及社会的认识偏差,学校对研究生管理较弱,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应从研究生教育、学校管理、转变社会认识等方面采取措施,改进这“两门课”的教学。
梁漱溟早期乡村教育实践研究
周逸先
2010, 26(1): 154-157.
摘要(343) PDF(19)
摘要:
梁漱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也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的乡村建设理论不仅对当时的乡村教育乃至整个乡村社会的改造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以后的农村教育和农村社会的发展也有很大启示。曹州办学是梁漱溟经历的一次早期教育实践活动,对他的乡村教育理论的形成以及他最后走上乡村教育的实践道路都有重要影响。文章主要通过梳理、分析梁漱溟曹州办学的起因、宗旨和失败的原因,揭示梁漱溟从事乡村教育的思想动因及其转变过程,从中也可以反映出梁漱溟独特的教育追求和价值情怀。
论学科建设绩效评价
梁传杰
2010, 26(1): 158-161.
摘要(295) PDF(18)
摘要:
学科建设绩效评价是学科建设管理的重要环节。从学科建设绩效评价的内涵入手,阐述了学科建设绩效评价的意义,分析了当前学科建设绩效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资为学科建设绩效评价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与参考。
大学制度建设研究——以权力结构与组织结构为视角
周永源
2010, 26(1): 162-166.
摘要(307) PDF(19)
摘要:
大学制度建设的内容包括建立现代性的制度体系及其实施两个方面。目前大学制度建设普遍存在制度建设的民主性、科学性、制度创新欠缺及制度实施方面的问题,其核心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是大学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不相协调,行政权力干预学术权力现象严重;二是大学的组织结构与管理层级的不协调、不科学。应当通过努力推行教授治学、防止行政权力干预学术权力,以及推行院系改革、增强院系的自主权、完善大学的组织结构两大方面来促进和完善大学的制度建设。
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研究
周燕, 翟亚军, 郑晓齐
2010, 26(1): 167-170.
摘要(368) PDF(22)
摘要:
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直接关系到科研经费的安全和效益,关系到我国科研水平和科研竞争力。文章针对我国高校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科研经费管理的指导思想、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科研经费管理运行机制几个方面提出了规范和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