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5年  第21卷  第2期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爱因斯坦的思想遗产与现时代
刘鸿亮
2005, 21(2): 1-5.
摘要: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科学家和思想家,他的“真实”的自我、科学思想和哲学等思想等都呈现出“一种普遍的、非私人的、超私人的生命”,它们影响了当时的科学进步、社会发展和人的自我完善,至尽仍具有振聋发聩的精神力量,并将在21世纪里继续发出光和热。
生物技术发展引发的生物安全问题研究
曹红丽
2005, 21(2): 6-8,13.
摘要(198) PDF(10)
摘要:
快速发展的现代生物技术导致种类繁多、功能各异的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出现,人们在获益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这些产品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可能产生的潜在的危害。本文重点讨论了转基因生物引发的生物安全问题,在分析我国生物安全管理立法的基础上,对我国生物安全保护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非工程领域创新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张德政, 阿孜古丽, 陶树人
2005, 21(2): 9-13.
摘要(253) PDF(12)
摘要:
非工程领域涉及工程领域以外更为广泛的领域。由于非工程领域创新问题难以表述和求解,创新缺乏具体和完善的理论体系,已有创新技术和方法可操作性差。本文就创新理论和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对非工程领域创新理论研究和实现技术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工程领域创新理论的方法与实现技术上的拓展,构建了非工程领域的创新实现技术框架。
政治学与社会转型
论竞争性公用事业的委托代理关系改革
黄小原, 王庆东
2005, 21(2): 14-16.
摘要:
本文在考察规制政策、委托代理关系基本原理以及西方竞争性公用事业改革实践的基础上,认为委托代理关系应是我国竞争性公用事业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行政学中层研究:寻找理论与现实的中介
麻宝斌, 李广辉
2005, 21(2): 17-21,113.
摘要:
我国行政学研究面临着基础理论创新不足和实证研究匮乏的双重问题,同时缺乏理论与现实的中介环节。行政学研究的基本品性与内在缺失提出了一项迫切的任务:构建行政学中层理论。中层理论是联系经验研究与综合理论的纽带,一方面,它可以被经验直接证明,但又不是经验的简单概括,可以为经验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另一方面,它不满足于抽象的理论原则,可以为抽象的理论提供现实基础,从而增强综合理论的解释力。只要我们立足中国的改革实际,选择论域有限的现实问题,充分借鉴其他学科已有的研究方法,不断丰富并完善行政学的中层理论,就能不断增强理论对现实的解释能力,服务于公共行政改革的现实需要。
公民社会理念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进程
裴松宪
2005, 21(2): 22-26.
摘要:
公民社会理念是从西方社会中孕生并发育起来的。20世纪末叶,这一理念再度复兴,几近形成一股全球性的政治思潮。晚近以来,公民社会理念也引起了国内政治学界的极大关注,一些学者相应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的概念,用以解说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进程。本文旨在理清公民社会理念演进的脉络与在时下复兴的原因,探讨公民社会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渐进性改革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
中央权威下的悖论:“真稳定”何以抟成
王韦懿
2005, 21(2): 27-30.
摘要:
稳定可以分为真稳定与假稳定。历来,中央权威都被认为是维护稳定的可靠外壳,而在当今却与稳定产生了悖论。这不得不让人们重新探索稳定之路。
社会学与社会工作
迈向社会建构性的专业化方向——关于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道路的反思
郭伟和
2005, 21(2): 31-34.
摘要: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恢复和重建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体系,当中一直存在着的本土性工作和西方专业化工作的争论,社会工作教育和社会工作实践分离。进入21世纪以后,社会工作专业化进程开始加快,表现在社会工作教育体系迅速扩大,社会工作职业资格和注册制度开始出现,社会工作实践领域在扩展。当前,社会工作界的担心已经由如何发展转变为如何规范的问题。或者说,专业化进程已经进入到规范设定界限的状态,关注社会工作的专业纯洁性、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本文从社会建构主义的角度,提醒在专业化初期,大家的关注重点应该由专业化规范回到拓展专业实践领域上来,推动务实的社会工作专业发展。
精神病人社区康复过程中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能性和方法探索
童敏
2005, 21(2): 35-39.
摘要(196) PDF(10)
摘要:
目前我国社区精神疾病防治康复工作主要集中在精神疾病患者的药物生理治疗和管理以及精神卫生健康的教育宣传等方面,与实际的需要存在巨大的差距,也与国外成功的社区精神疾病防治康复的先进理念存在不小的距离。社会工作作为社区精神疾病防治康复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精神疾病患者社区康复过程中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需要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工作结合起来,配合药物治疗,从多个切入点介入,注重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庭本身资源的运用。
社区矫正研究中价值中立与价值介入之间的必要张力
周湘斌
2005, 21(2): 40-43.
摘要:
在监外执行犯的社区矫正实践中,价值介入是促进犯罪人回归社会的重要价值出发点。同时,如何在客观立场上保障犯罪人的合法权益,又需要从价值中立,即客观公正立场去开展工作。本文运用迪尔凯姆社会研究方法理论,探讨了在社会公正立场与改造罪犯之间如何保持价值取向的理论问题。
法学与法律制度
证明责任判决的裁判方法论意义——兼评传统证明责任观之谬误
肖建华, 王德新
2005, 21(2): 44-51.
摘要:
我国主流的证明责任理念认为,当事人对自己的事实主张应当提供证据,不提提供证据予以证明时应当承担败诉后果,这一观点是值得反思的。证明责任理论是法律适用的例外,即当当事人的的事实主张被证明为真实或虚假时,法官只需适用或不适用相应的法律规范即可作出判决,但当事实真伪不明时,逻辑上法官处于法律适用的两难境地。为了帮助法官完成判决义务,才产生了证明责任理论。所以,时下过分夸大证明责任对于裁判的意义,是不恰当的。
试析国际法理论中的批判法学派
李毅
2005, 21(2): 52-54.
摘要(421) PDF(27)
摘要:
国际法批判法学派是晚近出现的国际法理论,该学派的主要特征是对当代国际法理论的所持的批判立场,他们通过解构传统的国际法理论,特别指出了其中所存在的结构性缺陷和矛盾。他们特别注重权力和政策的重要作用,认为国际法律概念反映了特定的权力关系。他们还主张由于不存在普遍意义的基本国际法规范,应对并无共同基础的国际法规则分别加以考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德国从成年人监护制度到照管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王竹青
2005, 21(2): 55-59.
摘要(337) PDF(36)
摘要:
成年人监护是监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监护的对象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适应全球性高龄社会的到来。德国从成年人监护制度到照管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正反映了这一时代要求。我国成年人监护制度法律规定较为简陋,且我国也正步入高龄社会,因此本文意图通过对德国监护制度改革与发展的介绍,为我国未来的监护立法提供参考。
恢复性司法及其对我国刑事司法实践的借鉴
刘东根
2005, 21(2): 60-65.
摘要:
恢复性司法与传统刑事司法模式存在着许多区别。其最主要特征在于恢复性,是一种通过恢复性程序实现恢复性后果的非正式犯罪处理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条以和平方式,在当事人充分参与的基础上解决刑事冲突的新途径。恢复性司法现已在西方诸多国家得到充分的发展,对我国的刑事司法实践同样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经济学与经济体制改革
资本结构行业特征的列联表检验
赵黎明, 黄卫华
2005, 21(2): 66-69.
摘要:
本文使用列联表法检验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是否具有行业特征。结果发现10个行业大类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有显著的行业特征,制造业所属8个行业次类资本结构的行业特征不显著。
IPO抑价与新股非系统风险研究——对市场反馈假说的检验
白彦壮, 杜俊涛
2005, 21(2): 70-74.
摘要:
IPO抑价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且随着市场成熟度的提高,初始报酬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本文对我国IPO初始报酬率的变化趋势以及核准制实施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考察,并分析了初始报酬率对IPO股票非系统性风险的揭示作用。结果显示我国IPO初始报酬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但对IPO公司非系统性风险具有揭示作用,或者说市场反馈假说在我国是成立的。
外商直接投资的股权结构决策
陈进忠
2005, 21(2): 75-77.
摘要:
本文对影响跨国企业海外投资的股权结构的经济、政治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讨论了跨国企业自身的一些经济技术特征以及组织结构形式对其海外投资股权决策的影响,其次分析了影响跨国企业股权投资的有关东道国的经济与政治制度特征。本文认为,制定吸引跨国企业来华投资的经济决策,仅仅提供税收等优惠措施的不够的,东道国难以影响跨国企业自身的经济特征及跨国企业所在国的法律和税收等规定,不过,我们可以通过改善政府效率及降低交易费用等方面的改革,从根本上提高对外资的吸引力。
城市水安全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张俊艳, 韩文秀
2005, 21(2): 78-81.
摘要(159) PDF(11)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安全越来越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本文在探讨了城市水安全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水安全的各种表现形式及其成因,并分别从供水安全、水质安全、防灾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建立预警系统以及加强立法的角度给出了城市水安全的对策建议。
管理学与现代管理
创造性组织环境研究的新进展
张剑, 王维才
2005, 21(2): 82-86.
摘要:
探讨组织环境因素对员工创造性成绩的影响是工作激励研究领域中的新动向。本文综述了组织环境中关于创造性概念的认识、创造性研究的方法、创造性因素的研究、创造性环境因素特征的研究与创造性环境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结论认为创造性组织环境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构建更为有效的理论框架,对创造性环境因素的心理意义予以揭示与整合将成为该领域研究中具有突破性意义的工作。
鉴定顾客满意的关键因素
杜亚灵, 朱秀文
2005, 21(2): 87-93.
摘要:
“卡诺顾客满意模型”告诉我们,要将资源和管理活动的重点放在关键的顾客需求上,哪些才是关键的顾客需求?本文就该问题展开了研究。作者介绍了应用博弈论和危险分析的方法鉴定顾客对产品和服务不满意的关键因素和能够使顾客愉悦的关键因素,通过一组真实数据及鉴定过程,证实了沙普利值法和归因危险度分析在制订最优市场战略中的理论及实用的优势。本文旨在为企业发现“关键的顾客需求”提供一种量化的方法,为企业的重点管理指明方向,从而不断提高其产品和服务的顾客满意度。
我国人力资本研究分析工具的创新——制度分析的根源及意义
宋晓梅
2005, 21(2): 94-98.
摘要:
本文立足于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本理论的分析思路,对我国人力资本研究发展的局限和根源进行了探索,并提出我国人力资本进行制度分析的意义。作者认为:我国人力资本研究仍没有跃出西方研究思路的限制,便利人力资本研究缺乏从制度对人力资本形成和配置体系完整的研究。深入分析其根源,是因为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尚未真正纳入跨文化、跨学科的制度分析的研究框架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忽略了人力资本发展的非经济因素分析和历史分析。
文学与文化现象
历史与小说——小说观念发展略论
马自力
2005, 21(2): 99-101.
摘要:
中国的小说观念在其发展的进程中,长期伴随着历史著作的影子,小说被当作是“史之余事”。究其根源,主要是神话的历史化以及儒家正统观念的要求。以“信”、“实”,而不是以艺术真实要求小说创作,成为批评小说的一大标准。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小说创作开始脱离历史著作而成立。从此,人们对于小说的独立价值开始有了初步的认识。小说评点的出现以及明代文人对话本的编辑、加工和拟话本的写作,标志着小说观念中对小说艺术肯定评价的确立和对小说性质认识的加深。金圣叹在建立中国古典小说美学方面,起了关键的作用。
历史中的风景——论中国风景摄影
鲍昆
2005, 21(2): 102-108.
摘要:
在中国,风光摄影可说是一个带引号的特定词汇。因为它实在与带有自然客观的风景摄影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这个词汇中所承载的文化内容和社会内容过于冗杂,像一团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迷团,深刻地纠缠在我们的现代视觉历史和当代文化生活之中。百年多来的中国风光摄影,见证了国人和自然的关系,也折射出政治、经济时代和摄影师们的文化心路历程。
金庸笔下的性别乌托邦——论《神雕侠侣》中的两性世界
王维燕
2005, 21(2): 109-113.
摘要:
《神雕侠侣》是金庸的代表作,其中建造了反差极大的两性世界。男性形象在内心世界、成长过程、社会处境、人格特征等方面经历着全方位的磨砺,集合了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中的人格理想,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而女性形象只是作为一个符码,承载着美丽、仁慈、奉献、爱情等“圆满”的理想。这是作者所构建的一个性别乌托邦世界。
索尔·贝娄小说的二项对立艺术初探
朱秀元
2005, 21(2): 114-118.
摘要:
索尔·贝娄是二十世纪重要的小说家,文章将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和他的小说中的二项对立结构结合,从语言和意义角度阐释贝娄二项对立的主张,并且从文化角度寻找这种思维的注脚,多角度的将贝娄小说中的二项对立艺术特征加以展现。
历史学与近现代政治
华盛顿会议前英国对待中国关税问题的态度
张北根
2005, 21(2): 119-122.
摘要: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等列强不同意中国提出的修改关税的要求,只同意中国实征关税5%;在巴黎和会前她甚至不愿意落实包括她自己在内的列强同意的中国实征5%关税的要求;在巴黎和会上她漠视中国修改关税的呼声;在华盛顿会议前她以中国的政治、经济形势为借口,继续置中国的敦促于不顾,反对中国立即修改关税。
苏联与三区革命前夕新疆边境地区的社会政治局势
曹国芳
2005, 21(2): 123-127.
摘要:
文章对苏联与三区革命前夕新疆中苏、中蒙边境地区的社会政治局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察,认为正是苏联所实施的一系列步步递进的,侵略性、离间性和颠覆性行动,才使得当时新疆边境地区的社会政治局势日渐走向紧张、混乱和激荡。
教育学与教育改革
创新教育的心理环境研究
靳宏
2005, 21(2): 128-131.
摘要:
创新教育与心理环境息息相关。良好的心理环境包括社会心理环境、学校心理环境及主体心理环境,可以为创新教育提供不可替代的心理层面的支撑。如何营造、优化与培育这些心理环境直接影响着创新教育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