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5年  第21卷  第1期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略论自然的技术后果
邹成效
2005, 21(1): 1-3,8.
摘要:
自然对技术的作用后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自然之然规定技术反然性质,自然之律设定技术活动边界,时间之矢决定技术荷载风险。自然的技术后果为我们提供了技术具有异化倾向性、技术不可无所不能以及技术风险必然存在的根据和理由。
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摭谈
李承宗, 彭福扬
2005, 21(1): 4-8.
摘要:
在现代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包括技术创新在内的一切问题。传统意义的技术创新对生态环境缺少关怀意见,根据新经济发展的要求和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必须对技术创新实行生态化转向。政府管理体制和企业的技术改造是技术创新实行生态化转向的关键。
生命伦理的思索
刘文霞, 颜锋, 宋琳
2005, 21(1): 9-13.
摘要:
在当代,克隆技术、器官移植、人工生殖技术等高新生物技术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安乐死等医学现象也屡见不鲜,在人类社会还没有全面、理智地分析其利弊,没有建立一系列相应的社会调适机制的时候,它已经闯入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引起了人们关于生命伦理的深深思索。
政治学与社会转型
中国宪法审查若干问题分析
颜德如
2005, 21(1): 14-19.
摘要(325) PDF(10)
摘要:
现行中国宪法存在着审查,它表现为多种主体和多种形式,但并不令人满意。因此,一方面必须借鉴西方宪法审查模式的经验,另一方面必须洞悉中国现有宪法审查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中国宪法才会在宪法审查的角色、体制和实施等方面寻找到出路。但是,我们不可过分迷信宪法审查,它不过是要告诉人民:当宪法正确的时候,我们应该维护和尊重它;当宪法出错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崇拜和捍卫它。宪法必须成为共和国的“国王”。
近代中国对人权观念的认知与解读
马振超
2005, 21(1): 20-23.
摘要:
近代中国人权观念只是对西方人权观念的移植。然而人权观念在近代中国的发轫、发展却有自己特殊的逻辑。在西方属于价值理性范畴的人权观念,在近代中国则被视为追求现实目标的一种工具理性。当人权被视为一种工具理性时,其价值内涵就很容易融化于社会改造或革命实践中而被忽略甚至被舍弃。近代中国现实救亡与思想启蒙之间的内在紧张,淹没了人权的价值意义,也导致对人权观念的追求始终只存在于少数知识分子的口中和笔下。而对于大多数民众而言,并没有引起真正的人权觉醒和人权意识。
论危机状态下政府提供公共信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汪淑珍
2005, 21(1): 24-26.
摘要:
公共信息是所有有关的人都知道的知识。危机时刻,由于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广泛存在,加剧了公共信息的缺乏。政府提供公共信息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能性。
社会学与社会工作
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险制度的挑战及对策思考
仇雨临
2005, 21(1): 27-29.
摘要(198) PDF(12)
摘要: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医疗保险制度会产生更大的需求和压力,主要表现在老龄化使医疗保险基金的供给减少,同时使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增加。因此,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应对老龄化的挑战,使医疗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
组织性动员与政治经济运动:20世纪60-70年代中国城市社区工作模式
刘继同
2005, 21(1): 30-35.
摘要:
城市社区工作模式既是社区理论、政策与实践的核心议题,又是当代中国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取文献回顾与历史研究方法,从政治经济运动等层面,首次将 60、70 年代城市社区工作模式概括为组织性动员,填补中国社区工作理论研究的空白点。
我国农村医疗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分析
唐德龙, 冯英
2005, 21(1): 36-40.
摘要:
医疗社会保障是分散风险的有效机制,政府在其中责任重大。我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障问题由来已久,而且现实状况不容乐观。我国政府对于建立农村医疗社会保障体系负有重大而复杂的责任。在建立农村医疗社会保障体系的政策调整中,我国政府必须承担相应责任,发挥主导推进、兜底投入、协调发展的积极作用,并在观念转变、制度设计、财政投入以及法制健全等几个方面采取更加务实的态度和措施。
法学与法律制度
论加入WTO与我国涉外仲裁制度的完善
汪祖兴
2005, 21(1): 41-46.
摘要(216) PDF(10)
摘要:
WTO原则对我国涉外仲裁产生深远影响,要求我国涉外仲裁程序应当具备独立性、透明性、效益性等程序品格。然而,我国涉外仲裁制度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都面临着重大挑战和诸多问题,如:与仲裁相关的执法环境令人堪忧,人们对仲裁制度还比较陌生,仲裁机构之间竞争激烈、仲裁机构管理人才结构不合理,临时仲裁制度缺失,仲裁协议的规定过于专业化、司法对仲裁的审查过于随意等。作者提出完善我国涉外仲裁制度的基本构想,即建立临时仲裁制度,以商人视角重新设置仲裁协议要件,逐步拓宽当事人选择仲裁员的自由度,对撤销和不予执行涉外仲裁裁决应予立法规定。
论强制执行竞合及其解决
王娣
2005, 21(1): 47-55.
摘要:
强制执行竞合是强制执行实践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同时也是强制执行制度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本文指出,我国在解决强制执行竞合问题上存在着法律规定上的漏洞和缺陷。解决强制执行竞合问题,应当从强制执行竞合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索和研究我国应遵循的原则。同时,还应注意协调我国法律规定在强制执行清偿原则、扣押措施以及保全执行与终局执行等问题上的矛盾和冲突。
大陆法系的东斯拉夫变种——以彼得一世的立法为中心
王文
2005, 21(1): 56-60.
摘要:
彼得一世的近代化改革是以3000多条立法为框架和基础的。这些立法规制了俄国的政治、军事、民事和刑罚,促进了俄国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为俄国法律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
历史学与近现代政治
清末袁世凯集团的崛起与列强对华政策的演变
马平安
2005, 21(1): 61-65.
摘要:
清末袁世凯集团的崛起与列强对华政策的演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列强为了在华利益,在甲午战后开始扶植袁世凯为首的北洋集团,这一过程大致可以从袁世凯新建陆军与任山东巡抚时期,任直隶总督与北洋大臣时期,宣统朝及辛亥革命时期这三个阶段来考察与说明。
民国政府公教人员生活状况的演变
王印焕
2005, 21(1): 66-72,82.
摘要:
以抗日战争的爆发为界,民国政府公教人员的生活状况发生了由舒适到艰难的演变。在民国成立之初,公教人员的工资标准普遍较高。收入最少的小学教员没能量入为出,其他人员就更是舒适安然、衣食无忧。抗战爆发以后,随着战时的通货膨胀,公教人员的工薪实值越来越少,他们的生活状况也日趋艰难。到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最后几年中,公教人员竟沦落到难以维持基本温饱的地步。前期的舒适稳定与后期的贫困动荡,使他们在感受物质反差与失落的同时,也对政府产生了深深的失望。
察邻国之政而知兴衰之机——日本岛国经济的文化特征
张景旭
2005, 21(1): 73-75.
摘要:
日本明治维新所采取的“开国进取”政策,主旨就是在保障其原有的民族精神和意志的前提条件下,广泛吸纳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实行本民族经济的技术改造。从而促成日本在岛国经济基础上,形成了文化的兼柔并蓄特征,促成了技术更新机制和对世界文化汲取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而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实现了现代城市工业经济高度崛起和发展。站在东方文化这个共同性质的前提和基础之上,“考其辨证之次第,鉴其行事之得失”,对于我们的改革事业,具有很大借鉴意义。
文学与文化现象
《漫游随录》中所塑造的英国形象
王立群
2005, 21(1): 76-82.
摘要:
作为晚清最早以个人身份访问英国的近代知识分子,王韬在三年的时间内详细考察了英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对英国形成了相当全面的认识,在游记《漫游随录》中塑造了一个真实可感的英国形象。可以说,王韬对英国的认识代表了当时国人对英国认识的最高水平。基于近二十年与英国传教士合作译书的独特经历,他深深意识到学习西方的必要性;正因为如此,在他笔下,英国被有意无意地美化成为一个理想国,其目的自然是为近代中国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
两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散文文本的多重语境分析
王丕承
2005, 21(1): 83-86.
摘要(235) PDF(11)
摘要:
文章通过对两篇题目相同的中国现代散文《桨声灯影里秦淮河》的分析比较,从语境内部诸因素的相同和不同以及多重语境叠加所呈现出的复杂性的角度,来揭示语境内部诸多因素的差异特别是多重语境叠加以后所造成的复杂性,对写作者即使在相同的时间、空间及创作过程的条件下,其创作成果仍然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所产生的影响。
试论老庄思想对《红楼梦》的影响
张艳萍
2005, 21(1): 87-91.
摘要(265) PDF(10)
摘要:
老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红楼梦》也受其浸染。不论是《红楼梦》主题歌《好了歌》的主旨,还是主人公贾宝玉的形象,都深深地打上了庄子人生哲学的烙印。同时,老庄生死观以及有关事物发展规律的思想也深刻地影响了《红楼梦》。
论巴赫键盘音乐的多重性——自律性、戏剧性和诗性
杨亮, 冯丹
2005, 21(1): 92-95.
摘要:
文章透过巴赫的精神内核,从音乐风格、音乐元素等方面对巴赫音乐的含蓄性和规范性、矛盾性与叙事性、流线性与意境性作了初步的剖析,由此提炼出巴赫音乐由自律、戏剧色彩和诗意所构成的多重性。
管理学与现代管理
企业所有权安排与治理机制的权变模式研究
刘苹, 陈维政, 胡豪
2005, 21(1): 96-101.
摘要:
投入企业的生产要素主要包含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随着经济环境、技术条件的改变,两种要素对企业的贡献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企业所有权安排。单纯研究公司治理,会忽视对大量非公司的企业组织及其治理机制的研究。本文着眼于对一般企业所有权安排和治理机制的研究,提出企业所有权安排和治理机制受到企业发展阶段、产权结构、技术特点等方面的影响,不同的企业并不存在一个普遍的最优所有权安排,同一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也不断变化。企业应引入权变治理的观念,根据不同情境选择不同所有权安排和治理机制。
以顾客为导向的战略模式及其实践启示
马力
2005, 21(1): 102-106.
摘要:
通过与以竞争为导向和以资源为导向的企业战略的比较,指出以顾客为导向、以价值为中心的战略模式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来源。探讨了企业在实践顾客价值理念中出现的误区及其危害和根源、分析了顾客价值创新的战略逻辑与运作途径。
以鞍钢为例探讨企业价值评估
张润明, 任远
2005, 21(1): 107-110.
摘要:
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钢铁行业由于钢铁需求量剧增而快速发展。同时,中央提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计划,给钢铁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本文以鞍钢新轧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运用自由现金流量定价模型,评估鞍钢新轧的企业价值,以辅助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和管理者进行战略决策。
教育学与教育改革
论企业审美教育的作用
刘静珠
2005, 21(1): 111-114.
摘要:
在现代美好企业的建设中,企业审美教育越来越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仅就企业审美教育的本质、企业审美教育的特征、企业审美教育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旨意是引起全社会对企业文化中的企业审美教育的重视。
我国工科大学艺术教育探析
王列生, 李怡
2005, 21(1): 115-118.
摘要(159) PDF(10)
摘要:
本文探讨了工科大学开展艺术教育的必要性,即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艺术教育应遵循的规律性,即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正确定性定位,尊重客观规律;进行艺术教育的现实性,即采用科学方法安排教学,并优化教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