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2年  第18卷  第3期

经济学 管理学
权力:经济社会演进与发展的动力机制——吉尔布雷斯的权力经济学思想评述
黄德海, 王道平
2002, 18(3): 1-5.
摘要:
文章评述了吉尔布雷斯的权力经济学思想:权力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来源于人格、财产和组织,三种权力形式分别制约着不同的社会关系,其互动过程生成并保持了一国的政治与经济秩序,推动着该国经济社会形态的演变和进化。社会演进的实质是组织的演进,组织只有通过维持并增强其对内与对外权力的平衡才能提高其效率。
经济增长和实际利率的关系分析
彭志远
2002, 18(3): 6-10.
摘要(343) PDF(13)
摘要:
从新古典增长模型“索罗—斯旺模型”中我们可以推导出如下结论:经济增长和实际利率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不是实际利率的提高引起了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也不是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引起了实际利率的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改革、利率市场化是保证今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文章最后对今后我国经济增长和实际利率的趋势作了预测。
电子货币对货币定义及乘数的影响
胡军
2002, 18(3): 11-14.
摘要:
随着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以电子信息为传递媒介的电子货币引入对金融产生巨大影响。文章简要介绍了传统的货币定义、货币乘数及其影响因素、电子货币的三种形态。然后分别讨论以这三种形态的电子货币对货币定义及货币乘数的影响。电子货币的引入,使传统的货币定义和货币乘数存在理论基础将发生根本性动摇,本文拟就在传统理论基础上,就前两种形态电子货币对货币定义、货币乘数影响作了数理性分析,对难以基于传统理论基础上纯粹电子货币(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了前瞻性预测分析。
资本项目自由化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么?
陈智, 车吒
2002, 18(3): 15-18.
摘要:
文章从成本收益分析的角度、我国金融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和我国加入了WTO的角度对资本项目的自由化是否应在我国实行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我国在短期内不宜实行资本项目的自由化。
哲学 政治学
真理定义散论
李校利
2002, 18(3): 19-22,30.
摘要:
真理有自己的本体,我们可以探讨真理的本体论问题;真理没有本体论意义,赋予真理以本体论意义将带来意想不到的问题。必须联系认识定义才能合理解决真理的定义,真理不可能是客观真理和具体真理的统一,真理只能被定义为认识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认识客体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文化建设
曲洪志
2002, 18(3): 23-25.
摘要:
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绝非是一个纯粹的经济过程,它同时又是一个通过经济扩张而推行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和政治理念的过程。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加强中国文化建设,既要继承发扬创新中华传统文化,又要面向世界吸纳各民族文化精华,还要不断改革文化体制,加速发展文化产业。
清代中西文化互动及其终结初探
李小光
2002, 18(3): 26-30.
摘要(289) PDF(13)
摘要:
在清代,中国文化出现了一次明显的转向,一方面是中国文化研究者力求改变宋明以来崇尚空谈的学术风气,力图重建社会与思想秩序。另一方面,则是中西文明之间所发生的大规模的相遇和互动,这种互动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本文旨在证明:异质文化间的有益互动只能建立在彼此深入理解、以平等身份参与的基础之上,各种文化形态都应当历史地反思自身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态度选择。
现代科学方法论的哲学透视
张洪根, 窦兰峰
2002, 18(3): 31-36.
摘要(275) PDF(12)
摘要:
现代科学方法论是随着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而不断演化和发展的。受简约论思想支配的决定论和还原论越来越显示出自身的先天不足。混沌理论为解决人们未曾遇到的而又无法理解的自然和社会现象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自然科学工作者只有站在科学哲学的高度,超越学科界限,才能推动科学技术向前发展。
教育学
高等学校规模定位的经济分析
杨晓明
2002, 18(3): 37-40.
摘要(303) PDF(16)
摘要:
文章根据“木桶原理”,采用类比方法、边际分析方法和数学模型方法,从成本—收益的角度讨论了学校的合理发展规模问题;提出了一个决策分析模式和一个适度规模的判别准则,并给出了一个案例。
政府与大学关系纵论
谷贤林
2002, 18(3): 41-44.
摘要:
文章对政府与大学关系的演变进行了探讨。指出:在政府与大学的关系中,大学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所获得的自治权始终是有限的、相对的。政府控制与大学自治的矛盾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将是政府和大学关系的核心。历史经验表明:政府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必须允许大学按照学术机构内在的规律运转,而大学要获得自治就必须对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只有这样二者才能协调发展。
历史学
中国哲学会成立缘由及其首次年会
左玉河
2002, 18(3): 45-50.
摘要: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现代哲学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中国哲学会及其年会,是该时期具有标志性的事件。文章重点对中国哲学会成立的缘由及首届年会召开情况进行分析,揭示中国现代哲学从输入西方学理向创建中国新哲学的方向性转变,为人们理解中国现代哲学的历史走向提供一种参考意见。
1925年关税特别会议前英国对中国关税问题政策的确立
王蓉霞
2002, 18(3): 51-55,90.
摘要(376) PDF(13)
摘要:
1925年的中国关税特别会议是20年代中国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期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在关税特别会议召开前夕,英国外交部就制定对华关税政策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这些讨论因1924年9月驻华外交官提出的“泰克曼计划”而更为激烈。此后,唐宁街在这一问题上主要形成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泰克曼计划”涉及面过于广泛而缺乏实施的可能性,因此不赞成这一计划;但是另一意见却认为英国应该通过实施这一计划,从而保持在中国的广泛影响力。结果,后一种意见占了上风,英国最终以“泰克曼计划”作为参加会议的基本政策。
中国共产党在牺盟会创建时期的统战策略及其作用
朱红勤
2002, 18(3): 56-59.
摘要:
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是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地方实力派阎锡山建立的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组织。牺盟会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成功的一个典范,尤其在牺盟会的创建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十分出色,为抗战爆发后牺盟会的大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为统一战线工作积累了经验。文章主要通过对牺盟会创建过程的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策略在其中的灵活运用,证明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正确性,并通过总结牺盟会这一时期的成功经验,论述了党的统一战线策略在牺盟会创建时期正确运行的作用及意义。
法学
审判委员会制度考——兼论取消审判委员会制度的现实基础
肖建国, 肖建光
2002, 18(3): 60-66.
摘要(317) PDF(11)
摘要:
独具中国特色的审判委员会制度的存在,是由历史和政治两重因素作用的结果。现行审判委员会制度的最大弊端是:通过暗箱操作的方式行使审判组织的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司法不公和司法效率的低下,也为司法腐败提供了温床。审判委员会制度已不适应司法审判的需要。并且,随着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法官素质的提高,人民法院的功能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取消审判委员会的条件业已成熟。
行政垄断若干法律问题探讨
李振华
2002, 18(3): 67-70.
摘要:
当前我国存在的垄断现象,主要是行政垄断。从实践中看,行政垄断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关注。文章从基本概念出发,对行政垄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刑事证人的反思与重构
王超
2002, 18(3): 71-78.
摘要:
我国学术界长期认为,证人是指除当事人以外了解案件情况并向公安司法机关作证的诉讼参与人。据此,证人是第三人、自然人,具有不可替代性,这是我国证人理论中可取之处。然而,对于什么是案件情况,证人了解的案件情况有没有时间标准,证人能否适用回避,如何界定证人的资格,警察能否作为证人等诸多问题,在我国司法实务界以及学术界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证人的界定存在诸多模糊认识。因此,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人无论是在立法层面还是在理论层面都是一个亟待重塑的概念。
文艺学
“折柳”的历史演变、文化意蕴和宗教情感
戴明玺
2002, 18(3): 79-83.
摘要(538) PDF(16)
摘要:
“折柳”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化习俗,它起源于汉代民间,常见于隋唐及尔后的送别诗中。文章对“折柳”和《折扬柳》古曲的演化过程进行检讨。隋唐以前,折柳用于诗中,并未与离别发生关联,隋唐之际,折柳才成为赋别的专用述语。《折杨柳》与离别发生关联经历了一个前分后合的过程,其关联契机是在南朝萧梁时期。就折柳的功能来看,可用于赠别和寄远;就其文化意蕴来看,寓有旅途顺利,随处平安之意;就其行为本身来看,则是受一种宗教情感的支配。
《西游记》中的芸芸众生及其佛教文化渊源
宋珂君
2002, 18(3): 84-90.
摘要:
众生,是佛教对未成正果的凡夫的称呼。佛经里有许多关于“有情众生”的论述,其中所表现出的态度是期待和悲悯的。佛教有关众生的观念,对中国的神魔小说,尤其是宗教题材的小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章运用比较法和分析法,从剖析《西游记》中的众生形象入手,研究佛教文化视野中的小说特征,揭示出特定历史条件下小说中的宗教情结。
《幸存者回忆录》:一个叙述人性灾难的文本
陈红薇
2002, 18(3): 91-94.
摘要(347) PDF(15)
摘要:
《幸存者回忆录》是一个记述人性灾难的文本。通过现实与潜意识的不同视角,小说向读者传递了一个主题:人类存在的最基本因素是“我们与动物共同拥有的”本能水平上的自我,社会机器对它的窒息将会导致人性的灾难。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学与政治学系
陆俊
2002, 18(3): 95-95.
摘要(303) PDF(73)
摘要:
社会学与政治学系是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主要系(所)之一,近年来经历了一个比较稳健的规模不断调整、专业特色逐渐突出和课程体系日趋完善的发展过程.全系现有专职教师9人,其中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4人;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梯队完整,他们当中有北京市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人,北京市培养跨世纪优秀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人选1人,北京市培养新世纪(2001-2005)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人选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