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8年  第14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毛泽东与王实味的定案
宋金寿
1998, 14(3): 1-10.
摘要(395) PDF(35)
摘要:
这是《毛泽东与王实味冤案》总题目的第一篇.尚有:王实味冤案对毛泽东决策的影响、毛泽东在七大回顾王实味问题、"赔我一个王实味"、毛泽东对王实味的"再批判"、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再提王实味等,系统地阐述王实味冤案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并探讨毛泽东与王实味冤案的关联和王实味冤案对毛泽东决策的影响.本篇强调:王实味冤案是在整风运动中发生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延安整风运动,就没有王实味冤案。
《共产党宣言》1882年俄文版序言研究
宋泽滨, 齐爱兰
1998, 14(3): 11-16.
摘要(321) PDF(23)
摘要:
对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1882年俄文版所作序言的研究共分三个部分:一、《序言》的写作缘起、经过与发表,较全面地探索了《序言》的写作背景:二、《序言》与马克思的俄国文献研究,把《序言》与《给〈祖国纪事〉编辑部的信》和《致查苏利奇信》及其草稿联系起来研究;三、《序言》的历史地位和当代意义。
浅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超前意识
王志明
1998, 14(3): 17-21.
摘要(263) PDF(20)
摘要: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超前意识包含许多内容.中国革命的胜利,在一定的意义上说,就是以毛泽东的一系列科学预见指导实践,最后使理想变成现实的过程.本文主要阐述:政治上的高瞻远瞩是毛泽东超前意识的基本内容;经济上的务实韬略是毛泽东超前意识的特色内容;军事上的深谋远虑是毛泽东超前意识的核心内容。
试论鲁迅小说《社戏》的主题思想
吴晓春
1998, 14(3): 22-26,69.
摘要(237) PDF(20)
摘要:
本文提出了对小说《社戏》主题的新认识:小说作者通过"我"对前后两种看戏情景不同的感受,表现了对冷漠、混乱、彼此排挤的人与人关系的深深憎恶;对人与人之间平等、融洽、相爱相助的和谐关系的赞美和向往.其深刻意义在于:通过对比手法,体现了鲁迅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小说由对农家少年纯朴、美丽心灵的赞美,从而在更深一层意义上显现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丑恶、卑琐,表现了鲁迅彻底的反封建思想。
浅析《母亲》与《善良的乡下人》——安德森与奥康纳作品中畸人形象比较
陈红薇
1998, 14(3): 27-32.
摘要(431) PDF(27)
摘要:
美国小说家安德森和奥康纳都是刻画"畸人"的能手,但他们刻画的畸人形象却有很大区别,在创作风格上截然不同.比较这两位作家在作品中所塑的畸人形象,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些人物形象畸形心态的后面,有着不同的原因.安德森所批评的社会,是那个吞没了人类正常感情的社会,而奥康纳所揭露的则更多的是丑陋的人性本身.安德森在刻画人物时,融进了不少自已的个性,他在写别人的同时也在写自己;奥康纳想要描写的则更象是一个宗教寓言,表现出一种冷静而不介入的态度,作为旁观者从远处窥视着人生舞台上的一幕幕表演。
孔子与柏拉图美育思想比较研究
李庆广
1998, 14(3): 33-36.
摘要(279) PDF(30)
摘要:
美育是一种既合乎规律性,又与目的性相统一的感性鉴赏活动.本文以此为基础,从两个方面对孔子与柏拉图的美育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孔子美育思想产生于农业社会中,重道德、伦理,美育活动以政治、道德为目的:柏拉图美育思想产生于城邦制的商业社会中,重科学、智慧,美育活动与求知求真紧密结合。
志兴国啤——燕京民族精神探析
佟玉兰, 许放
1998, 14(3): 37-40.
摘要(199) PDF(20)
摘要:
北京燕京啤酒集团,是大中型国有企业的"后起之秀".其发展之迅速,业绩之显赫,令世人惊叹.考察其成功之路,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可归结为三个方面:风险意识下的创新精神,忧患意识下的奋进精神,自主意识下的开放精神。
试论知识经济时代的就业转变
汪大海
1998, 14(3): 41-45,53.
摘要(194) PDF(21)
摘要:
现在世界正进入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将全面知识化,知识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资源和所有财富的核心.知识经济的兴起,使传统就业的缺陷日渐暴露,知识经济对传统就业的挑战已日渐清晰.面对挑战,必须实现劳动要素、就业结构、就业机会、就业导向、就业政策、就业模式、就业观念等就业领域的多方面的转变,从而完成这场有关就业文明的革命。
鲍罗廷和蒋介石
祁州
1998, 14(3): 46-53.
摘要(361) PDF(28)
摘要:
鲍罗廷是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代表,又是苏联政府派驻广州国民政府的代表,国民党的最高政治顾问.参加了国民党改组、第一次国共合作以及大革命的整个过程,是一位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鲍罗廷和蒋介石的关系可分为三个阶段,随着蒋介石地位的升迁与政治态度的变化,鲍罗廷也由扶蒋到疑蒋,又由疑蒋到反蒋。
由西周礼刑制度谈目前中国法制建设
郑瑞琨
1998, 14(3): 54-57,86.
摘要(241) PDF(21)
摘要:
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法制发展史上形成了"礼刑并用"的法律体系和司法原则,对巩固当时奴隶制国家政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后世封建制法制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古为今用,正确认识和汲取"礼主刑辅,礼刑并用"的古代法制建设的精髓,对于领会和贯彻党的十五大关于"法制建设同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同步进行"的指导方针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合同法传统要约与招股说明书法律特性的比较
郭文萍
1998, 14(3): 58-59,53.
摘要(247) PDF(29)
摘要:
我国法律己明确了招股说明书的性质为招股要约.本文从合同法传统要约理论出发,通过分析招股说明书与传统要约的异同,说明招股说明书是如何兼具传统与现代特征,并突破传统,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要约。
关于人生理想的哲学思考
左鹏
1998, 14(3): 60-64.
摘要(260) PDF(21)
摘要:
理想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人生理想的一般发生出发,认为只有以唯物史观为内在根据的共产主义人生理想体系才是唯一科学的人生理想体系。
构建高教管理理论体系的若干思考——潘懋元高教管理思想研究
史秋衡
1998, 14(3): 65-69.
摘要(248) PDF(18)
摘要:
本文结合潘懋元高教管理思想的研究,对高教管理理论体系的构建,从若干角度进行了分析,论文在步步深入的逻辑探讨中,试图得出保障学术权力是高教管理理论的根本基点这一结论。
实验教学论体系评析
谷贤林
1998, 14(3): 70-73.
摘要(274) PDF(18)
摘要:
实验教学论体系是教育家赞科夫对其"教学与发展"教育实验的理论总结,是在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与发展起来的.其主要教学原则是: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及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和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高校青年教师队伍不稳定的心理因素分析及调控
孙淑芬, 苏丽春
1998, 14(3): 74-75,64.
摘要(163) PDF(19)
摘要:
从心理因素的角度分析青年教师值价观念的双重性,职业意识等方面的心理特点,分析青年教师队伍不稳定的一些原因.提出重视青年教师的心理调控,尽可能发展他们积极性,调动高校青年教师敬业重教精神。
论当代大学生情绪情感的调控引导和教育
王冰
1998, 14(3): 76-80.
摘要(180) PDF(22)
摘要:
大学生的情绪情感具有丰富性、两极性、冲动性、爆发性和想象性等特点.这既有生理因素的影响,也有社会因素影响.如何对其进行调控和引导,使之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于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若干问题的探讨
隋延力, 殷焕武
1998, 14(3): 81-86.
摘要(232) PDF(187)
摘要:
文章论述了做好我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应具备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对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提出了四点建议:1、要科学设岗、严格评审、按岗聘任:2.要严格日常量化考核,做好聘后管理工作;3、要正确利用职务评聘中的政策导向,形成竞争激励机制;4、要尽快制定和实施与聘任制配套的政策、制度和法规,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聘任制。
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深化哲学课程改革
刘静珠
1998, 14(3): 87-88.
摘要(202) PDF(27)
摘要:
加强哲学教师的自身素养,对于深化哲学课程改革和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作为一名哲学教师应该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广博的学识阅历和真诚的育人爱心.同时还应该学习演员的表演技巧和导演的组织才能。
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几点补充说明
贾甦燕
1998, 14(3): 89-91,80.
摘要(249) PDF(17)
摘要: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本文介绍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框图,数据库DB的工作过程和DBS的三级工作模式。
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加快课程改革步伐
周绍英, 陈明, 孟文博, 孙思先
1998, 14(3): 92-93.
摘要(189) PDF(21)
摘要:
课程体系改革中,要注重相关课程在总体计划中的作用,突出重点,合理分工.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中,要重视教学方法,尤其要讲好各门课的绪论,运用对比法,以点带面,辅以直观教学,并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
加强翻译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译汉水平
潘进
1998, 14(3): 94-96.
摘要(235) PDF(19)
摘要:
文章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常出现的英译汉错误,指出缺乏翻译技巧、对词义不求甚解、不了解文化背景等是学生出错的原因.因此,必须加强课堂教学中翻译的训练。